今年,我省被财政部选为全国仅有的2个财政科学管理综合试点省份之一。财政科学管理试点在我省怎么“试”?7月23日上午,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《安徽省财政科学管理试点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实施方案》)有关情况。6月30日,省政府印发《实施方案》,省财政厅同步配套印发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、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制度、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要求等11项分项方案,形成“1+11”试点方案体系。
除在省级层面全面实施试点工作外,我省在各市积极申报试点任务的基础上,选取部分有条件、有意向、有基础的市县开展试点工作,实现全省16个市在市级层面全覆盖,37个县(市、区)纳入试点范围。
在试点目标上,我省将用2025—2026两年时间开展试点工作,2025年,取得阶段性成效;2026年,系统总结经验,优化完善措施,基本完成试点任务,全面提升财政管理的系统化、精细化、标准化和法治化水平。
生财有道
“在试点举措上,围绕11项试点任务,我们结合全省实际,系统谋划、精准施策,逐项细化改革‘施工图’。”省财政厅厅长谷剑锋在发布会上介绍。
据悉,我省将聚焦收入挖潜,注重“生财有道”。《实施方案》中第一项试点任务,就是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。
谷剑锋介绍,在推动此项试点任务落实上,省财政厅结合全省实际,推动实现收入管理更加集中、支出结构更加优化、国有“三资”统筹更加有力、预算体系更加完整规范。
其中,在收入统筹方面,我省将加强政府全口径收支预算管理,将依托行政权力、政府信用、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,探索建立相关收入目录清单。统筹部门各类收入,统一安排各项支出。
在盘活国有“三资”方面,我省将加强国有资金、资产、资源统筹,全面摸排盘点底数,分类形成全口径台账,加大盘活利用力度。健全非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盘活机制,推动部门非财政拨款结余资金统筹使用。
用财有效
有收就会有支,如何确保把钱花在“刀刃”上?
聚焦财政支出质量,我省将推动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升。深化零基预算改革,推动进一步向横向拓展、纵向延伸、财政金融协同发力。健全过紧日子长效机制,强化“三公”经费使用管理,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发展所需、民生所盼等。
“落实习惯过紧日子试点工作方案是改革试点的11项配套方案之一,其中明确提出了10个方面改革举措,包括探索建立过紧日子评估和结果应用机制、完善重点保障事项清单制度、严控‘三公’和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等,持续推动构建过紧日子长效机制。”省财政厅副厅长张行宇在会上介绍。
记者了解到,在“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”“深化零基预算改革”“加强预算绩效管理”等改革方案中,厉行节约反对浪费、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理念也融入其中,明确提出了要全面加强财政统筹管理,进一步加大盘活国有资金、资产、资源力度;加强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和应用,强化重点领域成本管控等。
理财有方
如何管好用好政府“钱袋子”?
据了解,我省加强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,既贯彻落实了财政部科学管理试点要求,也体现了安徽特色。
“结合安徽经验做法和工作实际,我们制定了10项任务、细化了18条具体量化举措,确保举措内容‘能落实、可探索、易推广’。”省财政厅副厅长左自智介绍,此外,在财政部提出的6个方面试点任务的基础上,结合财政系统创新做法,我省又增加了4个自选任务,包括打造预算绩效管理安徽省地方标准升级版、推出惠企政策资金“免申即享”升级版等。
据了解,在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科学试点工作中,我省紧扣“先试点、边推进、齐完善、再提升”,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见效。深化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改革,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2025年成本绩效分析试点工作,全省涉及163个项目、涉及资金44亿元。
加大财会监督力度是财政科学管理改革的重要保障。省财政厅副厅长张丰在发布会上介绍,省财政厅出台《财会监督“三函一通报”实施办法(试行)》,统一结果运用载体,为加强日常监督提供抓手,推动预算单位提升财务管理水平;编制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手册,细化行政处罚裁量基准。
“同时,优化监督方法,综合运用‘线上+线下’‘日常+专项’等方式,前移监督关口,变事后监督为事前、事中、事后全链条监督;加强信息化应用,依托财政数据应用管理平台,发挥监测预警模块作用。”张丰表示。
本报记者 朱卓
民信配资-民信配资官网-配资门户网-股票配资入门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